[主持人]:今年,县委、县政府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决战“十四五”规划攻坚之年中指出“以文旅塑魂”的意见。我们知道,珙县近年来在文旅工作方面打造了很多景点、呈现出很多靓点、成就了很多经典,为珙县宜居宜业和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就在前不久,我们获悉珙县文旅工作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好事连连,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珙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康康做客直播间,与广大网民朋友就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和赋能乡村振兴方面进行在线交流。
康局长,您好!欢迎您的到来!!
[珙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康康]:主持人好,各位网民朋友,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珙县文旅工作的关心支持,特别是对珙县非遗的关注和热爱,也要感谢各级非遗保护单位和广大非遗工作者付出的艰辛努力,同时还要感谢各级传承人对非遗的传承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局长,说到非遗,很多网友是既喜欢又有些陌生,那你能否从专业的角度为各位网民朋友作个简单的讲解呢?
[珙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康康]:好的。“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它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一个概念。从挖掘申报和保护的角度来讲,非遗类别主要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及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共10个类别。
[主持人]:康局长,你这样一讲,让我们和很多网民朋友对“非遗”这个概念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了。刚才我们在开场的时候提到今年珙县的非遗工作喜讯不断,那究竟有哪些喜讯,您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珙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康康]:好的。在这儿有三件事情值得和大家分享: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申报有所突破。2023年珙县以苗族蜡染技艺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目前我们的传承人熊宗会已通过文化和旅游部网站的公示,如能获批,这将是珙县第一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珙县苗族蜡染成功入选第二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这个品牌的核心工作目标是:通过开展“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评选活动,讲好非遗故事,打造城市品牌,凝炼城市形象,增强非遗传承活力,用三年的时间集中打造100个四川非遗品牌。这个品牌能够创建成功,表明珙县非遗项目可靠、基础扎实、措施得力、竞争有优势。
——珙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评全国非遗工作先进单位。今年全国评选非遗工作先进单位100个,四川有四个(珙县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对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肯定,也是我们继续做好该项工作的压力和动力。
[主持人]:康局长,您这么一说,确实是令人兴奋,这样的业绩当然值得大家的肯定。那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去工作才获得以上的殊荣呢?
[珙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康康]: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各位网民朋友分享珙县非遗状况和挖掘保护措施:
首先,珙县有着丰富的人文,更是非遗的沃土。珙县缘古僰而闻名,享有“古僰文化之乡”等名片,素有“僰乡”“僰都”“中华僰人故里”之称;珙县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珙县自明代建州县,历史悠久。上述古僰文化、民族文化和“珙”文化成为了孕育非遗的沃土。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9项,其中国家级1项(苗族蜡染技艺),省级6项,市级17项,县级115项。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74人,传承集体10个,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市级16人,县级154人。无论是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总数,还是代表性传承人人数均位居全市前列。全县先后建立各类非遗传习体验基地64个,省级传习体验基地5个,县级非遗馆1个,有国家“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1个。
其次,我们还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非遗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
(一)深入挖掘非遗根脉,夯实非遗保护基础。
我们在工作中,通过留存非遗符号和肯定传承人地位,推动全县各族群众、各级部门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活动。以苗族蜡染、苗族古歌为主要载体的罗渡苗族乡先后三次荣获国家、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县各中小学基本就近选择非遗项目建立校园非遗传承体验基地,“非遗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
珙县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理念,将散落于民间的民俗、工艺、相关实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了百姓的视线、融入了百姓生活,使非遗成为了群众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立体符号。
(二)构建非遗整体性保护,保障非遗持续发展。
珙县自2016年成功申报苗族蜡染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随后成功申报苗族古歌、珙石雕、川南民歌、李氏正骨、僰人传说、苗族织布技艺等省级项目,奠定了全县的非遗基础,极大地鼓舞了全县人民重视非遗、挖掘非遗、保护非遗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在全县的非遗项目中,苗族蜡染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是全县非遗与文旅产业挖掘传承保护发展的重点项目。2022年,珙县在全县各乡镇、学校、社区建设苗族蜡染传习体验室的基础上,又投资1300万元,以苗族蜡染为主要项目建成了珙县非遗馆,这是目前国内展陈面积最大的苗族蜡染文化主题展览馆。
今年,珙县苗族蜡染入选第二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后,标明这项“千年传一艺、千人传一技、一色染千年”的非遗项目,将再次彰显“一艺惠一城”的独有魅力。
[主持人]:康局长,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您的发言,刚才您说到珙县苗族蜡染入选了第二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那我们接下来要为用好这个品牌做哪些工作呢?
[珙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康康]:珙县苗族蜡染获此殊荣后,我们的想法是:
“创牌子”塑形象。坚持系统观念,深挖苗族蜡染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非遗+IP”建设,实现非遗活化利用及文创开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珙县苗族蜡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找路子”走出去。立足资源优势,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珙县苗族蜡染艺术品延伸塑造、文创作品开发,推动行业协作和跨界联盟等,让苗族蜡染走出一条更新更高的路子,为搭建地方传统优秀文化“走出去”桥梁作示范。
“挣票子”促增收。深入与专家团队、高校师生、文旅企业在实现“活态流变、见人见物见生活”与解决“符号转化、价值创新问题”方面的合作,以此激活非遗资源的商业开发价值,弥补基地培育不足、品牌塑造缺失、市场空间狭小等问题,让珙县的苗族蜡染赋能乡村文旅,带动致富增收。
[主持人]:听了康局长这样说,那我们真的是有所期待,请康局长继续为我们作分享。
[珙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康康]:我继续就关于非遗“整体性”保护工作与大家分享。
为切实解决非遗“整体性保护”问题,珙县于川南率先启动了以非遗项目为保护核心的苗族文化生态系统建设,并于2023年在宜泸两市的领导下联合筠连、兴文、古蔺、叙永共同申报省级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确保非遗保护、延续和传承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相结合,采取活态保护和静态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点、线、链、面、片、网”系统和数字化保护系统,实现线下、网上体验参与的有机结合,再次为推进非遗整体性保护奠定基础。
(三)强化生产性保护,促进非遗“有利可图”。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职能部门,我们不仅是将其挖掘保护起来,更重要的是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属性使之服务生产生活,让传承人有利,让社会受益,让非遗赋能乡村振兴,让非遗在新时代的文化舞台上熠熠生辉。
为了切实解决非遗赋能乡村振兴问题,近三年来,珙县累计投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资金6480余万元,主要用于非遗场地的建设、项目的挖掘保护、传承人的培训、研发运用、宣传推广等方面,强化非遗连接现代生活、走进生活、服务生活,以此构筑完整的非遗保护体系。
珙县结合实际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非遗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传承、体验、生产、流通、销售等平台,促进非遗实现社会价值的资源转化,以非遗助力经济发展,使非遗“留下来、动起来、活下去”,并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培育一批乡村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塑造“一地一景”“一镇一艺”“一乡一品”“一食一技”等特色品牌。
[主持人]:康局长,通过您今天的分享,没有想到原本认为“看不到、摸不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如此的神奇,距离我们又是那么近。就在您刚才作分享介绍的时候,我们平台收到了一些网民的互动疑问。那我们在线回答一下他们的问题吗?
[珙泉黄女士]:我也是非遗的爱好者,十分想知道非遗的申报程序,康局长能否做个介绍?
[珙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康康]:非常感谢这位网民朋友热爱非遗和支持非遗工作。珙县在非遗挖掘申报方面主要是由县非遗中心具体负责,通常是4年申报一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自下而上的申报流程,一旦符合都会列入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予以保护。如有疑问的朋友,还可以直接前来非遗中心咨询,或者拨打办公室电话0831-4011002。我们竭诚为广大网民朋友提供服务!
[罗渡李女士]:请问康局长,能否介绍一下:目前珙县非遗方面对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都有哪些优惠政策呢?
[珙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康康]:珙县在对代表性项目方面的优惠政策主要有:一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类的非遗项目依法采取对项目本身、传习空间资源和鼓励传承人等方式予以挖掘保护,例如民间文学类、民俗类;二是对可以与生产性保护相结合的,文旅部门会积极创造条件让这类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走入寻常百姓身边,服务群众,如技艺类;三是对传承人的鼓励,主要是通过举办非遗活动为传承人提供展示机会和制定经费补助政策对合格的传承人进行奖励。珙县一直在坚持每年的自有财政经费中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实施人均1000元的奖补,这也是在周边的区县中少有的政策。
[巡场沈先生]:请问康局长,巡场烧烤是非常有名的小吃。我作为巡场烧烤的业主,有没有条件将巡场烧烤列入非遗?
[珙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康康]:巡场烧烤食材种类多、制作讲究、风格独特,它集中性地延伸了传统饮食文化、展示了传统优秀技艺、推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我们已将其列入第六批县级项目中予以申报,并采取集体保护方式开展系统性保护工作,也希望各位烧烤业主做好巡场烧烤,让游客“吃巡场烧烤,品珙县非遗”。
[主持人]:感谢康局长对网民朋友关心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我们也相信,观众朋友们和广大网民朋友们,在收看了咱们的节目之后,对珙县非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增添了我们热爱非遗和共同做好非遗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请问一下康局长您最后还有什么需要和网民朋友互动分享的吗?
[珙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康康]: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魂。保护和传承非遗,就是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就是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
珙县非遗有存量,传承发展有潜力,非遗匠人有情怀,保护、传承、利用,一个都不能少。珙县非遗人正不遗余力的厚植根本、铸牢灵魂,亲力、亲为,让非遗成为人们认识文化之美、匠心之美,感知传统之美、生活之美,以此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力发展大力繁荣。
朋友们,珙县是一片文化热土,寻找诗歌,不需要去远方,欢迎大家来珙县:游在非遗、玩在非遗、吃在非遗、娱在非遗、体验在非遗.......
[主持人]:谢谢康局长发出热情的邀请,那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节目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